周报 #70 - 消失的附近,Burnout 与 Boreout

作者: pseudoyu | 2203 字, 5 分钟 | 评论 | 2024-09-01 | 分类: Ideas

community, life, relationship, review, work

《Photograph - Ed Sheeran》

前言

weekly_review_20240901

本篇是对 2024-08-192024-08-25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消失的附近

disappear_neighbor

大概由于童年有七八年都是在老家长大,刚搬来杭州时候我所在的社区也有一群年龄相仿的玩伴,我大抵还算是一个“野孩子”。

在老家时候就不用说了,爬树、抓知了、下河摸鱼,折几枝柳树藤蔓自己做弓箭或是削弹弓,天地广阔,似乎总能有自己的乐趣。即使是到了杭州后,小时候每次吃完晚饭最期待的都是出去街道喊一声,会有人一起玩轮滑、滑板,会走街串巷地闲逛,也会去“富有”的朋友家里看他玩口袋妖怪(现在的「宝可梦」)。

而不知是自己年龄渐长还是整个城市变了,似乎现在鲜有“邻居”和“社区”的概念,总是一家一户一生活,甚至对家附近有哪些店、发生了哪些事也一无所知。

少年意气风发时候的自己自然是不甚在意,有很多同学、朋友,每次约出门也都是在繁华闹市街区,生活的“附近”太小,装不下自己的多彩生活。

然而,离开校园后的这几年的感受会更明显一些,即使生活确实显而易见地比之前丰富得多了,内心的孤独感却日渐增加。许多朋友渐行渐远,大家都有了新的工作、生活甚至是家庭,有时常常连开心或是难过的情绪都一时不知该向谁说。

还想起有一次在北京和渐仔相约打羽毛球,也一起吃了个晚饭,我们在合生汇看到了一个街机游戏厅,一起打了一个多小时的「三国志」,现在的我们已经可以不太在意花了多少游戏币,能不能打到通关,似乎只是想从中找回少年时的快乐。

可是却再也找不到了。

今年开始更频繁地去良渚和朋友一起办公,即使逾半小时的车程有些折腾,杭州夏日扑面而来的热浪也令人却步,在这每周难得的体验中似乎能够重新获得一些生活的能量和图中所说的对“附近”的感知能力。

Burnout 与 Boreout

前几周的某个周末,同事突然来问我最近状态怎么样,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我起初有些诧异,其实自己感觉一切还算正常,详细聊了下后,才发现是自己的感知和实际的感知之间存在一些偏差,刚好也看到了这篇文章 —— 「Is it burnout or boreout?」,于是仔细回顾了一下这几个月的状态。

Burnout

总是有一些朋友会问我说是不是同时做的事太多了,但其实我自知并没有,甚至内心深处还是会焦虑自己做得依然不够多不够好。大概是“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影响,我总是觉得自己并不如同事朋友们那般有天赋与创造力,我似乎总是需要额外做一些事来填补内心的这种“不配得感”。

因此自大学来我一直以来都有“多线程”的倾向,在刚毕业职业发展的前期其实这种倾向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我似乎成为了那个别人口中的“卷王”,总是在职责范围内做更多,学更多,也因此取得了许多不错的成果。

然而现在从实习开始算起的话,工作已经三年有余了,随着自己的能力刚刚好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却有时候似乎难以有一些创新的时候,自己陷入了一种痛苦的“Burning Out”状态,一种职业的倦怠感,似乎有着一些工作量,但其实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承受范围或是极限,但有时候会让焦虑和自我怀疑包裹着自己的工作时间:

这个实现方案正确么?

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多的优化,但似乎还没什么好的思路?

似乎同事都能够 handle 好自己的部分,我是不是应该更主动一点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种 Burnout 的状态很狡猾,并不会让自己倦于工作本身,而是隐藏在工作量之下,所以自己甚至不太容易感知到,倦怠本身是一种情绪,让我缺少足够的能量去应付,同时会侵蚀自己的目标感和控制感,造成拖延和一些任务的错漏,然后加重自我怀疑。

Boreout

工作的前两年其实一切都是新的,工作任务和技术学习所带来的正反馈和刺激感很强,而现在工作任务只要付诸时间基本上能够独立或和同事的协作下完成,但由于工作内容相对稳定了,一项项 checklist 打钩所带来的满足感远远比不上学习一门新语言或是新框架,自己似乎又陷入了一种“Boreout”,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能为这份工作贡献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以同事聊到工作状态之后这两周正视了这一问题,感觉产生了一些效果,恰好也对应文章中给出的几种解决方案。

Align

当时选择参加现在的公司和项目时,更多是由于其氛围和价值观,一年多过去了,其实原本的理由犹在,外力并不是造成自己状态改变的理由,应该更多向内探索。

Brainstorm

自己其实算不上什么独狼的性格,只是确实常常有些难以做到去麻烦别人,再加上有些 i 的性格,在群组讨论中似乎更多还是听从者的角色,参与感的缺失有时候也是自我怀疑的来源,像是和同事聊聊自己的问题,或是线下一起办公、参加活动,似乎能够更多汲取热情和能量。

Experiment

尝试在工作方式上做一些小的改变而不是因循原有线性的模式,并不每次都把“创新”作为唯一目标(往往会因无法达到而产生挫败感),有时候仅仅是一些方式的改变,在技术调研时的多几分探索,似乎就已经足够产生一些改变了。

有趣的事与物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并且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

收藏

书籍

文章

视频

相关文章

2024-09-03
周报 #71 - Indie App 体验计划
2024-08-19
周报 #69 - AI Coding 体验与学习的源动力
2024-08-18
周报 #68 - 关于写博客这件事与我生活的色彩
2024-08-05
周报 #67 - 使用 follow 重塑我的信息输入系统
2024-07-30
周报 #66 - 10x 工程师、技术热情与个人工具箱
pseudoyu

作者

pseudoyu

后端 & 智能合约研发工程师,HKU ECICer。喜欢探索新技术,空闲时也折腾博客搭建、效率工具等。 在 GitHub 关注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了解更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