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12 - 赛博空间、自我定义与界限

作者: pseudoyu | 2864 字, 6 分钟 | 评论 | 2022-09-19 | 分类: Ideas

cyber space, ego, internet, life, review, self definition, work

翻译: EN

《后来的我们 - 五月天》

前言

weekly_review_0919_photo

本篇是对 2022-09-132022-09-18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过去这一周有些忙碌,在几个项目中反复徘徊,所以也没能有很多输入。周末要加班但不想一直窝在家里,所以外出了,意外发现了一家挺不错的咖啡厅,度过了惬意的一天。

赛博空间

之前从 Reorx 的这一篇『使用自动化工作流聚合信息摄入和输出』了解到了“赛博空间” 这一概念,原话是:

赛博空间构成了我的精神世界。

很难不赞同这一描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其实能很明显感受到自己对网络世界信息的依赖。可能有别于游戏瘾或是经常被诟病的短视频算法鸦片,我的这种依赖并不是机械性地刷刷刷,或是面对焦虑时的逃避,而是一种对于信息获取的渴求,甚至内化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依赖于网络世界其实最难免的是与社交媒体与算法的抗争,一方面是要避免自己被过载的贩卖焦虑的信息或是熟人社交圈的“Peer Pressure”所困扰,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算法所构造的信息茧房。

实话说这一点挺难做到,即使自己多少算是具备一些克制和过滤信息的能力并有意识在这样做,但依然难以避免被其所扰乱思绪或是引导。我最后采取了一种简单却也行之有效的方式 —— 关闭微信朋友圈入口与大部分软件通知提醒。

大概是从大三的一个晚上我关闭了朋友圈的入口,具体的情境与动机已经有些模糊,但这一偶然之举也奇迹般成为了一个我坚持至今的习惯。想说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再关注朋友或是周围人的动态,在关闭朋友圈之后,常常在阶段性想起一些人的时候会点进他们的头像去看看近况,也许会就一些内容开启一次对话。

也许听起来有些多余,比起一个即时的小红点提醒,我们需要经历“想起某个具体的人/事 -> 找到对话框 -> 点进头像 -> 查看朋友圈 -> 了解近况”这样繁琐的过程。但于我而言,如同一种仪式感的隐喻,这种刻意制造的麻烦不断提醒着我维护一段关系所需要付出的部分,渐渐地,朋友越来越少,但留存的人也愈加重要。

而近两年也做了一些另外的改变,关闭了除了即时通讯软件(微信、Telegram)和邮件以外的所有软件消息提醒,并且把大部分不带社交属性而仅仅是用于信息获取的平台(如 B 站、微博等)的关注数量控制在 100 以内,如果新增则筛选优化之前的关注,减少无关内容的干扰。

我的信息流

通过这一篇『使用自动化工作流聚合信息摄入和输出』和后续的『使用 Railway 和 Supabase 零成本搭建 n8n 自动化平台』迭代升级,我也通过 n8n 和 Telegram 搭建了自己的自动化信息流平台 —— 『Yu’s Life』,

参照着 Reorx 的列表,我也整理了自己的输入输出源:

  • Telegram,采集我零散在各个平台的信息输入输出,并且最近还会将我对电影、书籍的观后感以及自己其他一些所思所想发在频道里。也关注了一些频道和群组获取一些资讯或是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偶尔会手动转发。
  • Blog,目前最用心在维护的输出渠道了,现在更像是一种生活日志。
  • Twitter,我目前主要在使用的社交平台,也是分享欲的载体,认识和关注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
  • Instagram,最近才打算恢复使用,主要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摄影成果和一些日常生活。
  • YouTube,也是重度用户了,看技术相关教程和数码资讯比较多,偶尔也有很多好玩的内容。
  • Bilibili,主要保留了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关注的一些博主,看旅拍比较多,只看动态不看首页和热门,之前倒是有自己经营帐号的计划,暂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 Pinboard,书签和网站保存管理工具,才开始用几个月就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内容,重度依赖了。
  • Instapaper,管理稍后读,主要是一些精品或是长文的保存。
  • GitHub,也是日常刷了,看一些好的项目,也用列表在管理 Star。
  • Apple Music,日常听歌软件(毕竟全家桶还是方便),但是列表这些交互感觉很一般。
  • YouTube Music,订阅了 YouTube 会员所以附带了这个,用得不算多,但偶尔用于检索。
  • Spotify,在上述两个音乐软件听到的好歌会在 Spotify 标注一下并且自动同步到频道。
  • 豆瓣,记录自己的书籍、剧集、电影、动漫和游戏,也是重度使用了,也在尝试每一个看过/玩过的作品都写一下自己的评价。
  • 微博,很少发,也依然是保留了一些熟人关注,偶尔会同步分享一些动态吧但是没有太多动力。
  • 微信朋友圈,摄影以及一些自己写得比较开心的文章会发,基本是偶尔证明自己还活着的频率。

自己就像是有一种信息整理的强迫症,在看到自己这些零散的数字痕迹被归集到自己的个人小空间时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写周报时候往回翻翻也能捡起不少有意思的点,希望之后也能积累越来越多的东西。

自我定义与界限

这周末可能有点叛逆,看了两部青少年电影,《早餐俱乐部》和《春天不是读书天》,都是很老的片子了。主题上跟自己看了好几遍的《死亡诗社》一样,有对于自己个性的坚持、对权威的认知与反抗、对生活与未来可能性界限的冲击,但相比起来可能更加轻松与诙谐。

随着经历见长,自己可能在面对生活与变动已经不算怯懦,也常常踏出一些不一样的选择,但即使到了现在我依然觉得自己还是一个被内心界限所定义的人,以及会用这样的方式与习惯去定义周遭的一切。

我不认为自己是有很强“创造力”的人,所以常常在遇到相关事情或是选择时本能逃避;我认为“友善”和“礼貌”是自己的标签所以常常在一些交流中不愿意破坏,“理性”和应有的“坚持”常常为之让步;我可能愿意为自己的一些看似疯狂的选择负责但其实已经在内心评估过其代价与是否能承受,所以其实也缺少真正“冒险”的勇气。

在亲情、友谊与亲密关系上其实也是如此,我似乎在内心为每段关系下了自己的一些定义,并自认为遵守着其中的界限,但其实情感并非如此分明,自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却还觉得自己在维系着这样的平衡。

本周自己与身边的一些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自己的第一感是无所适从,就像是面对变化的本能的恐惧,在克服之余却也很难马上梳理清楚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可能这种状态可以称之为“情绪过载”吧。自己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也常常会思考着是不是自己一直太执着于界限本身而放弃了感受情绪和情感的真实变化,抑或是界限本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好难。

其他

这个部分会记录一下自己的输入输出以及其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输入

书籍

  • 送你一颗子弹,正在看
  • 法治的细节,正在看

剧集

  • 医院五日,讲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时候的一些事,难免不让人联想到武汉疫情当时的一些事。就医学伦理或是法律相关的知识储备都不足以让我来评价紧急情况下安乐死的正当与否,只是在其中也确实看到了政治家的傲慢、人性的真实与小人物在其中的卑微。就像其中所说的,没有亲历常常也是没有资格去居高临下评判其对错的。

电影

  • 早餐俱乐部,可能老片的年代感和主题上会让我稍稍想起《死亡诗社》,但是更轻松有趣,学生的视角、一个有限的空间场景和足量的对话这样结合的表达方式会让人很容易代入,叛逆与对权威(家庭、校园)的本能畏惧展现得很自然,而最后的集体独白也令人会心一笑 — 一群并不愿意被定义的青少年。

动漫

  • 赛博朋克:边缘行者,剧情比较常规,画风也算不上喜欢,但有些造型和场景美术还可以。可能因为没玩过游戏本体,对其中世界观和人物的部分没有太多代入。算是中规中矩的游戏周边动画吧。
  • 夏日重现,追番中

相关文章

2024-03-31
周报 #56 - 面基 Randy 与考科目二
2024-03-24
周报 #55 - 油画体验、博客系统升级与对 self-hosting 的思考
2024-03-16
周报 #54 - 漂流计划、钱包被盗与 Home Server
2024-02-29
周报 #53 - 空白的三个月、生活漂流与春节
2023-12-03
周报 #52 - 自谦型人格与感情的另一个视角
pseudoyu

作者

pseudoyu

后端 & 智能合约研发工程师,HKU ECICer。喜欢探索新技术,空闲时也折腾 Logseq 等效率工具。 在 GitHub 关注我。在我的 Telegram 频道了解更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