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本篇是对 2025-07-13
到 2025-10-20
这三个月生活的记录与思考。
许久没有更新周报了,由于离职而有了难得的两三个月闲暇,走出家门见了许多人,重新思考了自由、工作、健康乃至生活目标等略有些宏大的人生命题,也借此以月的维度来记录下思绪的变化。
关于工作与焦虑 #
离职的 Gap 期间去看了五月天的演唱会,陪学姐参加了两次游泳横渡活动,两次野外露营;也出门见了不少人,在深圳 Vue Conf 见了 Randy,去北京见了 Jerry Qu,也去安吉找 Xiao 玩了两天。
似乎所有人给的建议都是慢一点好好想想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不要在迷茫时着急做什么决定,不然只会踏入下一个泥沼。但或许是由于太长时间都习惯于工作的节奏中,突然闲下来之后似乎并不如想象般轻松自在,由于电脑去换电池售后了几天,所以只能在家躺着听播客、玩游戏,但似乎 ”No Coding Today“ 的日子总觉得有些无所适从,有一种隐隐的失重感。
有一天拾一来家里做客,问我说会因为工作这些焦虑么,之前也看到过他写的一篇「被裁员后的恐惧」。
扪心自问了一下,裁员这件事本身于我而言倒并不构成太多的打击,最多是生活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有些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快也就重新捡起来了;但被“Left Behind”的感受是有的,不论是被前司还是被处在同阶段的人。
说来有意思,我在大三时候由于想转码,并没有像同学一样去准备实习或是秋招,当时为了摒除来自身边的 Peer Pressure,选择了关闭朋友圈和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入口,只发不看,转眼也七年过去了,养成了不看朋友圈的习惯。
但似乎七年后的现在,自己反倒又困于这种压力之中,甚至并不是实际的谁的动态导致的,而是脑海中自我构建的“假想敌”,甚至还做了个在香港上学时同学都在讨论考试和课程但自己没收到上课通知而翘课了的梦。
这几年,似乎也没多少长进,反而更加浮躁了些。
后来去北京见了 Jerry Qu,很热心温暖的前辈,跟我说不要急于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趁这个时间多思考一下人生的主线,多关注生活空间里平时看不到的风景。他提到说在工作日的午后他和儿子任意乘坐着北京的环线公交,跟着随机的线路看这个熟悉城市中的陌生风景。
跟学姐聊,学姐也说可以把目光从关注同样离职的同事们动向转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去旅行、义工或者拜访一些朋友聊聊,去看看那些工作日同样不在上班的人的状态,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兼容性与人生的多样性。
但自己仿佛也还是有些太”急功近利“了点,虽然没有很快去找工作,但马上并行了很多事,有的是自己的项目,有的是 part-time 或是外包,还心血来潮整理了下,把这些分支项目都放到一个 GitHub Org 里了(NF Studio,捏捏和饭饭工作室,我养的两只猫)。
尝试了一两个月,粗粗计算了一下,单从经济/收入角度来看即使继续不上班也能生活无虞,有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但依然隐隐地感觉到一种矛盾和割裂,起初并没有察觉它是什么,直到这几天在整理各种事务时,我发现已经太久没有更新周报了,明明有大把的时间,却燃不起丝毫分享欲。
是我的生活变得乏善可陈了么?并不,其实生活周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只是我的心境不再。再向内探究了一下,发现是生活缺少了一种“挑战性”,我所接的项目大多也是能力范围内,再加上有了 AI Coding 各类工具的加持,似乎单纯地写出代码实现产品已经没有之前那样让我兴奋了,反而会陷入一种倦怠。
回想起之前工作时候,即使是每周一次的例行组会,也都能感受到很多想法或是热情的碰撞,但现在的自己已经很难感受到了,人终究还是难以离群的。另外有些更微妙的点在于,即使裁员或许有一些复杂的客观原因,但亲历其中的自己似乎依然能感受到自己的一部分随着离开而被否定了,常常弥漫着一些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在隐隐地腐蚀着自己的生命力。
我决定重新捡起来,于是九月初开始面试,很幸运,一共面了两家,最喜欢的一家在三天内连面三场,很快给我发了 offer,9.24 入职。
全新的链上交易相关的领域,Rust 后端岗位,那几天久违地甚至有些期待入职,憧憬着即将面临的这些挑战,开启这一段工作时的心情正如两年半前我收到 RSS3 offer 时一样,却又恍若隔世。
而到现在,算上国庆假期,入职也快一个月了,逐渐上手了工作内容,整体比较业务导向,但技术氛围很浓厚,自由度很高。起初因为没有 Onboarding 或是跟同事之间比较亲切的交流而有些不太适应,而最近由于我更主动地梳理起项目的本地调试环境搭建,并且给团队内部搭建了一个 AI Relay 服务推广 Codex 和 Claude Code,也能感觉到慢慢融入了,这周还会给大家内部分享 AI Coding 实践。
想起来前段时间跟朋友聊起的一个点,他是一个创业者,似乎做出一个成功的产品是他的目标,而于我而言,似乎更享受 Build 的过程,不论是技术探索还是与人协作,能够不断完成更多挑战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点,做的是什么东西或是做出了什么东西本身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又或许,我还没找到那个能让我兴奋的 Idea 吧。
关于健康 #
九月初的一个晚上学姐因为急性阑尾炎去了急诊,连夜做了手术,在医院住院,进入了很长时间的术后调养和恢复,我也都住在病房陪护,住院了 8 天。
那段时间的我也由于工作或是各种琐事心烦不已,却恰好按下了一个暂停键。感觉也只有这样的时刻才能真正让时间慢下来,这里没有人关心学姐又跟哪个机构或是客户聊了多大的业务,也没有人关心我的项目什么时候上线、Pitch 或是什么代码细节,所有人关心的只有“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注意力都回归到了人的个体和健康。
虽然切除阑尾的微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手术,但术后依然很遭罪,不断地呕吐、半夜里突发的疼痛乃至到了现在依然需要担心伤口情况,人真是脆弱,以至于平常的一点点不注意都可能积累成病痛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弥补。
我算是一个并不太注重自己身体的人,习惯性地熬夜,饮食也算不上规律,但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丝毫不在意。直到去年年底去香港办重疾险,因为体检报告中有结石和幽门螺旋杆菌两项,每一项都要每年多加上千美元的保费或是少一些疾病范围,当这些指标具象化地成为了成本,才在这半年里开始调养,完成了最后一项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了,提交了新的报告单去向保险公司申请了复议。
很奇妙的一种感觉,我总是在修复代码中的 bug,却直到现在才开始修复身体上的 bug,这一个个检查报告也就像是热修复 PR 一样在等待上游的 Review,让我的线上人生服务继续正常运转,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一些 feature 而已。
这样想来,人生所重要的不过二三事,家人和自己身体的健康、初心与人的重要品质、感受到生活与情感美好的时光,其他的可能也只是生活的附属品而已,顺其自然,总会过去,大概也不必烦忧。
个人生活剪影 #
陪学姐去横渡赣江 🏊♀(我划水观赛
陪学姐去横渡钱塘江 🏊♀(我冒充工作人员到场内当摄影师
去鸟巢看五月天演唱会 🎤
常常全家去安吉一个小众的水库边游泳,在岸边搭个天幕烧烤&野餐,还能面向山林真“Vibe” Coding,很惬意。
甚至还有吊床 🤣 野外装备齐全。
大阪街头也好好逛!
人生新体验之当上 EDCON Speaker 了,和学姐一起上台分享了 Web3Insight 项目,比我讲得好多了,打算下次黑客松和 BD 继续让学姐带飞我 🥳
来首尔参加 Hyperliquid hlh 黑客松,好久没见到 builder 氛围那么浓厚的线下活动啦!
提交黑客松见到了隔壁 team 很有意思的一幕。离截止时间只剩 5 分钟了,一个欧洲小哥在认真填写项目描述、技术细节等,但是因为表单限制了 100词,所以一直在删改完善。
旁边的东亚面孔的小哥就很着急,一直在说 "just submit the demo link, ignore others"。欧洲小哥说 "why, the technical part is awesome",然后继续填写,并且在群里跟主办方说 "100 words is insane!!!"。
最后时间超过了好像还没提交上,另一个小哥焦躁到几乎大吼。结果也很有意思,主办方取消了 100 词限制并且允许二次提交。很小的一个场景,但似乎也能反映面对一个既定规则的时候两种社会形态和思维模式的差异。
Pitch web3insight.ai @ amber.ac BUIDL_QUESTS 2025,hlh 黑客松结束后极限赶过来,稿子都是出租车上准备的。
大事化小蛋糕,小事化小面包。
好久没看到这种一眼就吸引住我的宣传语了。
出门散步的时候,听到不远处传来很凄凉的旋律声,转头才发现是一名乐手在一家看起来已经倒闭的店铺门口自顾自投入地吹着。
很隐蔽的角落,大概也不为什么观众,或许只是心有情绪或是单纯练习,但旋律配合着左侧鲜明的出售通知和右侧已经有些过时的庆祝横幅,再加上刚开始转凉起风的杭州天气,突然脑子里闪过宫崎骏一部动画中的台词: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也联想起好几年前在香港南丫岛上拍到的这一幕,还在当时婚礼展览上展出了,用的评注是:
《便携的浪漫主义》
或许人内心的平和与秩序并不应索求于外界,人所需不过一种抵达远方的载具、一个行囊与一腔浪漫主义。
有趣的事与物 #
输入 #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
我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
收藏 #
- mengxi-ream/read-frog
- n8n MCP
- vue-mini/vue-mini
- Browserfly - AI Agent That Lives in Your Browser
- Decentralized Finance
- vercel/streamdown
- Matthias Endler
- fereidani/kanal
- Prompting 1.1 - Lovable Documentation
书籍 #
- 履单,亚马逊把仓库中心起名为“履单中心”,Fulfillment,一个很有使命感很有成就感的名词,然而科技巨头财富迅速积累的同事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以及亚马逊的普通员工却从未被在乎过,最终到底 Fulfill 了谁?这本书的叙述很有意思,大部分时间很冷静地在讲着亚马逊的一些节点,段落中却常常突然会有几段讲述普通人甚至是 homeless 的一些生活状态,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通人的境遇不免让人产生画面感。
- Look Back,房间的门缝和一页四格漫画成为了时空和情感的媒介,很简短但是回味无穷的小故事。
- 翦商,开始补一些一直没看完的大部头。
- 昨日的世界,看了其中几页,打算读完翦商再读这本。
- 鱼不存在,大卫不论从道德还是各个维度来说,确实都有太多作为人的缺陷,有点打破对斯坦福建校校长这一认知,不过书是不错的书,能打破一些自己的思维惯性和认知。
文章 #
- 初探 Context Engineering,尝试一下创建 PRP 再进行开发的模式。
- AI 编码方法论:从探索到精进的系统化实践,连上 Innei 的上篇一起看,综合尝试一下 context engineering 实践。
- #4 - 和 RSS3 道别的这一周,同组两年,还是挺不舍的,告别和重新开始吧。
- My past decade,面包太成功了!也回想了一下我的十年,虽然生活起伏,但依然觉得真好呀,可以用代码和开源创造想做的东西,甚至是自己的未来。
- 独立开发穷鬼套餐(Web实践篇),很精华,基本上都用过 & 好用!
- 一个半月高强度 Claude Code 使用后感受,写得真好,之前一直没留意过自定义 commands 和 subagent 的功能。
- Learn Rust by Reasoning with Code Agents,通过 Coding Agent 学 Rust 好欸,双份快乐。
- 谈谈 AI 编程工具的进化与 Vibe Coding,我也感觉 Context Coding 更合适,尤其是在 Claude Code 这类形态下,给 AI 的上下文基本上直接决定了最终生成的质量和可用性。
- Effective context engineering for AI agents \ Anthropic,Anthropic 官方的 Context Engineering 文章。
- 在 Claude Code 中使用 GLM 4.6 的体验 | Randy’s Blog,Randy 做的新工具!现在主要在用 Codex,不过还是习惯 Claude Code 的交互,也打算尝试一下 GLM 4.6。
视频 #
- Never, ever give up | Diana Nyad
- 整活整出了艺术性?也就小岛整得出来!《死亡搁浅2》游戏鉴赏【就知道玩游戏】
- 我把车改造成移动录音棚,给北京写了首歌
- 我最生猛的朋友!大一退学进阿里;微软裸辞去禅修。他后悔了吗?
- 十七年前的今天,北京奥运会开幕了!北京影像巡礼
- 每个人的婚礼都需要一首山下达郎丨HOPICO情歌系列
- 重生之我在北京做太监!北京影像巡礼
- 人只有一个使命:走向自我|《德米安》
- 30 分钟 vibe coding 复刻 iPod Classic
- 除了贵,没缺点?8w块的哈苏X2D II深度体验
- 我爸的《西北童年回忆录》,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 “外国”老乡一张嘴,把我CPU干烧了
- 从流水线工人到支教老师:他花了9年改写了一群孩子的命运
- life of an AI startup founder/CEO
- Jane Goodall: An Inside Look (Full Documentary) | National Geographic
- Python: The Documentary | An origin story
- 用一场动漫巡礼,告别假期!
- Vite: The Documentary
剧集 #
- 我的天才女友 第一季,在看。
- 大明王朝 1566,在看。
- 星期三 第二季,后四集太精彩了,尤其是 kpop 魂穿版 Wednesday 和筹款晚会上的排舞太美了!!
- 最后生还者 第二季,非游戏党,但感觉乔尔死后很多情节有点崩,不管是父女还是爱情的羁绊都有些浅,反而显得幼稚。
- 杀戮人机 第一季,很轻松欢快的节奏和走向,最后一集对机器人自主性思考的角度还有些意外,还以为要大团圆了。
- 舞伎家的料理人,女孩子的友谊也太美好了,是枝裕和叙述家庭和情感真的是克制而细腻。
- 蜗居,小时候听过的剧,这两个月下饭看完了,确实还是经典,把人性和时代的困境都从一些小事的缩影中呈现出来了。。
电影 #
动漫 #
- 章鱼噼的原罪,角度、表现形式和前几集的节奏都很好,但后两集反而有点戛然而止了,有点立不住。
- 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补标,“人活着就是为了樱岛麻衣!”。
- 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圣诞服女郎,才发现居然出新番了,在看。
- 青春期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娇怜外出妹,和妹妹的家人线没有那么多“量子力学”但很温暖感人。
- 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红书包女孩,能在面对自己命题的时候被恋人看见/陪伴真的太暖了。